導語:第一期后備人才培訓項目無領(lǐng)導小組案例討論會作為深化固化培訓效果的有益探索和嘗試,得到了首期學員們的積極參與和一致肯定,取得良好效果。大家在開放融洽的交流環(huán)境中,積極發(fā)言,激蕩思維,相互啟發(fā),開闊思路,將課程理論聯(lián)系實際工作,對相關(guān)案例進行了系統(tǒng)全面的分析和討論,分別發(fā)表個人見解和團隊成果,現(xiàn)陸續(xù)刊登學員們的討論成果供大家分享交流。
一組【精英隊】隊員:張海燕(組長)、李明月、劉佳、張云金、楊兆 凱、李霄、周峰、張洋、田通
案例: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,問他說:“你長大后想要當甚么呀?”小朋友天真的回答:“嗯…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!”林克萊特接著問:“如果有一天,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,你會怎么辦?”小朋友想了想:“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,然后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。” 當在現(xiàn)場的觀眾笑的東倒西歪時,林克萊特繼續(xù)著注視這孩子,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伙。沒想到,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,這才使的林克萊特發(fā)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。于是林克萊特問他說:“為甚么要這么做?”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:“我要去拿燃料,我還要回來??!
討論成果:通過仔細聆聽故事,精英隊從中學習總結(jié)了兩點認識:01從孩子的角度分析案例:1、從孩子的思維定勢看,孩子看待事情10%的本質(zhì)就是認為飛機沒有燃料了,本身小孩子的思維方式有較大局限性,作為一名成年人最好的做法就是做一名認真的傾聽者,不能以大人的主觀意識為主導。2、“人之初、性本善”,從孩子的答案看出了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,有責任感,有擔當,說明孩子對待事情的態(tài)度是認真的。3、故事的內(nèi)容讓我們想到了“死囚實驗”,因為觀眾的主觀意念和理解上的偏見,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壓力,造成了孩子內(nèi)心情緒的失控,任何消極的情緒壓力都會破壞人的身體健康,孩子的兩行熱淚是孩子的壓力釋放。4、從孩子答案中看出做事情的計劃性與邏輯性,這讓我們想到了時間四象限,最先處理的事情應該是即緊急又重要的。02從成年人的角度分析案例:1、 主持人能夠認真傾聽,耐心和專心的聽完孩子的回答,給了孩子勇氣和鼓勵,這說明了傾聽的重要性,很多時候認真的“聽”比“說”更重要。2、觀眾席的哄堂大笑,給孩子造成了委屈和尷尬,暗示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,這說明情緒管理是很重要的,如果觀眾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,耐心的聽完孩子后面的話,場面就會更和諧。3 、主持人一步步深入的提問,體現(xiàn)了溝通的重要性,主持人與孩子的對話引申出了溝通的白金法則:“用別人喜歡的方式與對方溝通“。03通過這個案例延伸到我們實際工作中,啟示如下:1、情緒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,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,學會做自己情緒的管理者。2、我們應該學會正確看待事情已經(jīng)發(fā)生的10%,而90%未發(fā)生的是可以根據(jù)自己的思考進行選擇的,不同的選擇,就會產(chǎn)生不同的效果。3、 不管作為領(lǐng)導干部還是普通員工,學會做傾聽者,在匯報工作時候盡量聽完匯報,這是相互尊重的過程。4、不管是同部門還是跨部門,工作中的相互溝通,都應該深入了解對方,懂得換位思考,找到對應的溝通方法,才能取得良好的溝通效果。